建军节|致敬!平院“战狼”!总有一种坚守使人热血澎湃!

平顶山学院学生会

发布于:2023-08-01






穿越时空,聆听回声

与一件件大事重逢

向一个个人物礼敬

八一建军节

向可爱的中国军人致敬!

跟着小会一起走进建军节!


八一建军节由来


八一建军节(Army Day)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定为每年的八月一日,由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设立,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的节日。

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八一建军节精神



八一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同时产生的革命精神。它既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是赣文化的丰富发展;又启始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八一精神的内涵是:追求真理、坚定信念、勇于拼搏、不怕牺牲、敢为人先、开拓创新。

“八一精神”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争取民族解放过程中最基本的精神内核,真切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生动折射出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其中所展现的“坚韧、奋斗、牺牲、承担、团结”等政治品格,都是跨时代的。作为“军旗升起的地方”、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八一馆在其中担负着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而这本身就是对“八一精神”最好的传承。新形势下,八一馆在弘扬“八一精神”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推进上更要率先探索,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再出发。


一顶军帽

顶着祖国的重托

一杆钢枪

担负起最神圣而庄严的使命

一身戎装

包裹着保家卫国的钢铁身躯

他们怀着一腔热血

将青春献给祖国

热血挥洒军营


传承红色精神



肖湘菊

2020年9月入伍,2022年9月退役复学,曾服役中国人民解放军96946部队。现就读于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服役期间,我主要负责单位政治宣传方面的工作,同时兼单位日常值勤工作。多次参加各类文艺演出,2021年在党的一百周年来临之际,有幸在火箭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文艺演出任务上与火箭军党委常委同台演出,同时还参加各级元旦晚会演出;连续两年参加“三支骨干”队伍培训,培训成绩优秀;还曾代表单位参加年度军事训练比武。2022年荣获“四有”优秀士兵。”

“如果青春有颜色,我想那一定是迷彩绿。军营、军装、军歌、军号……正是当兵二字承载的责任、奉献的传承,当过兵的人,就像沉过水的木、淬过火的钢,从身到心都经历过一次涅槃。有人总结当兵带来的变化,体魄更加结实、思想更加成熟等,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多了对义务的承担、对国家的情感、对奉献的认同。这种收获,远不能用金钱的价值来度量。”


贺子凯



2018年9月入伍,2020年9月退役复学,现就读于新闻与传播学院2020级网络与新媒体1班,在部队期间担任部队特种车辆驾驶员一职,曾多次保障战斗机型歼—11、歼—10及多种军用运输机的飞行,服役期间获得“嘉奖”一次。

简简单单、忙忙碌碌、按部就班,这就是当兵的日子。当犯错误时,让我知道了什么叫“一人生病,全家吃药”。当二级警报拉响,老兵义无反顾冲在前面,让我明白了什么叫作勇敢;当集合的哨声吹响,战友们全副武装的站在队伍中,让我知道了什么叫速度;当月圆时望向窗外,满脑子都是家人的欢声笑语,让我明白了什么叫思念;当保障车辆出现故障,战友们一点点艰难推出停机坪时,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团结。


周鑫



2019年9月入伍,2021年9月退伍,服役于武警上海总队机动第一支队作战支援大队防化中队,所在中队连续五年获评“四铁先进中队。”现就读于政法学院21级法学一班,曾获“诚信校园行”资助知识大赛校级奖项,院“公务员模拟招录大赛”第一名,现任校国防预备役连班长,2022级军训教官。

我的家乡是一片红色的土地、革命老区,英雄辈出,从孩童时期开始我脑海里始终充满着对军装的渴望、对军营的向往。后来,我终于穿上了属于自己的军装,踏入了这梦寐以求的绿色方阵。入伍前,我是一名高中生,深知自古以来,文人志士多有投笔从戎的家国情怀。我没有片刻犹豫,携笔从戎。有人说“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两年的军营生活不仅让我学会了很多军事技能,更重要的是它是我人生最难以忘怀的一段经历,是一种情怀。严肃活泼的军营生活对我来说既是一份磨砺,也是一种成长,让我拥有了顽强的意志和勇于拼搏的精神,学会了责任,性格变得开朗。退役复学之后,我会把部队学到的军事技能和优良作风传播给身边的人。接下来,我将继续笃定信仰和理想,学法守法,争做一名合格的新时代青年。


游洪



2020年9月入伍,2022年11月退伍复学,现就读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两年的军旅生涯对我意义非凡,身在卫国戍边英雄单位的我倍感自豪,在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上战严寒、抗缺氧,条件虽然艰苦,但边境的一山一石却变成了我眼中最美的景色。一日戍边人,一生守边情,复学期间我收到了部队不远万里邮来的卫国戍边纪念章。入伍期间我始终坚守初心,敢打敢拼,获得了两次嘉奖,一次“四有”优秀士兵的荣誉.千锤百炼的钢最硬,风吹雨打的松更挺,我认为信念的坚守才是青春的体现,清澈的爱只为祖国。


谢娣



党员,曾服役于武警甘肃省总队兰州支队,服务期间荣获“优秀士兵”称号。现就读于外国语学院21级翻译二班。

五年部队生活带给我不怕苦不怕累的军人作风,面对陌生的地方,陌生的规则,我在一次次跌倒中爬起,在一次次挫折中成长,在一个个崩溃的边缘咬牙坚持。难以想象,从前体能极差的我能够坚持跑完人生中第一个三公里,能够为了提高身体素质每天给自己加训到汗流浃背,能够改掉之前磨蹭的毛病,动作迅速,干活麻利。部队磨炼了我的意志,锻炼了我的体魄,铸就了我面对困难挫折时不屈不挠的顽强毅力。

我坚信,天高人为峰努力定成功!


马云路



河南驻马店人,20级播音三班,于2022年9月退出现役,荣获武警四川省总队个人嘉奖。服役期间表现突出,得到上级领导高度肯定,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纪律性,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表现出色。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军人血性体现的淋漓尽致。

      作为一名退役士兵复学的大学生,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变迁。退役后,我决定追求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重新踏入校园。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困难,但也收获了许多珍贵的经验和感悟。

      退伍后,我深刻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和有限。每一天都是不可再生的,所以我要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不断学习和进步。同时,我也更加珍惜获得的机会。相比于那些年轻的大学生,我更清楚地明白自己所要追求的目标和价值,因此更加专注和坚定地向前迈进。最重要的是,退役士兵复学的经历让我更加坚强和自信。在军队中,我习得了坚韧不拔的品质和对困难的勇敢面对。这些品质成为我在复学过程中的宝贵财富。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我都不会轻易放弃,坚持努力,勇敢面对。

      总的来说,退役士兵复学大学生的经历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宝贵的收获和感悟。通过努力和坚持,我不仅在学业上有了显著的进步,同时也收获了更加珍贵的人生经验。退役士兵复学的道路虽然崎岖,但我相信,只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坚持不懈,我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为自己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初心不改 矢志不渝

你们挥洒的汗水

每一滴都意义非凡

向所有军人

致敬!


END


执行编辑|郑泽田

责任编辑|于  娟 牛宛萍

责任审核|苏小玲

图片来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