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我们追思特别的“他”

天津医科大学

发布于:2024-04-04

“无语良师”

是对遗体捐献者的尊称

意为捐献者用自己的身体

为医学、科学作出了贡献

清明,让我们一起追思致敬无语良师

默哀、献花、追思、致谢、宣誓……4月2日,天津医科大学感恩教育、生命教育活动暨“医路繁花 生生不息——感恩追思无语良师”主题活动在校园世纪大道举行。这一特殊的医学生思政课,既引生命元素入《局部解剖学》课程,也蕴医学特色于思政教育之中。

本次活动由天津市首批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明德工作室牵头,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联合举办,党委学工部部长朱春梅,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张晓昊、副书记赵川出席活动。天津市道德模范邢蕴静,天医1978级校友、遗体捐献志愿者李唯思之子李想作为家属代表与120余名师生代表共同参加活动。活动由基础医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郭琳主持。

现场气氛肃穆,全体人员向无语良师鞠躬致敬,敬献鲜花,表达对于遗体捐献志愿者的缅怀与追思。

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系主任王旭东从专业课程的角度阐述了遗体捐献志愿者对于医学事业的贡献,与大家分享解剖学誓词,希望同学们珍惜当下,牢记医者仁心,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培养精益求精的科学探索精神。

医学人文学院医学伦理与法学系副主任、天津市医学伦理学会秘书长唐健表示,开展感恩教育和生命教育是积极倡导医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发展的有效举措,希望同学们怀揣着一颗赤诚之心,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来自第二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代表陈茜博讲述了课堂上与无语良师相遇的心路历程和情感连结,引发在场医学生共鸣。

全体学生向遗体捐献志愿者家属代表邢蕴静、李想鞠躬致敬。同学们“医脉相承、感恩有你、医路繁花、生生不息”的呐喊真挚切近、直抵人心,这是无语良师与青年学子的心灵对话,是奉献与担当的双向奔赴。

邢蕴静作为家属代表寄语医学生。他勉励医学生珍惜无语良师用身体做教具的大爱情怀,希望大家涵养仁心仁术,做具有生命关怀的医者。

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朱宪彝班韩宇熙代表医学生发言。她号召医学生砥砺高尚人格,培养职业素养,积极投身国家健康事业发展,以精医济世之为,行关切生命之道。

全体医学生庄严宣誓,以铮铮誓言表达对无语良师的缅怀、感恩与尊重,唱响白衣后学踵武前贤、砥砺深耕的青春之歌。

张晓昊在总结发言中指出,这样的缅怀仪式本身就是一场珍贵的医学教育,是蕴含医学特色的思政课程,彰显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同育人效应。扎实推进三全育人,完善大思政格局正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题中之意。

活动尾声,参会嘉宾和师生写下追思寄语,留下对于生命与责任的注脚。

本次活动是一堂生动的医学生思政课,是探求“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务实举措,更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践行“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的生动体现。今后,我校还将继续深化医学专业内涵建设,坚持品牌效应与专业特色发展相结合,面向服务健康中国战略需求,着力推进以医者仁心为核心的思政教育,为培养卓越新医科创新人才贡献智慧和力量。

学生感想
这幅原创作品《奉献》,抄写了镌刻在在生命意义展厅墙壁上的七百余名遗体捐献者的名字,汇成了“奉献”二字。“大体老师”们用自己人生中最后一个决定诠释了奉献的意义。这一刻,他们就是奉献,奉献就是他们。
——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5+3”一体化 2022级邢钧雷

通过活动,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庄严与医学事业的神圣。作为医学生,我将时刻铭记“大体老师”的付出,牢记未来从事医学事业的责任与使命,努力学习医学知识,为医学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5+3”一体化 2023级 隗孟泽

参加这次活动,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医学的使命。我们不仅要学会医术,更要将这份医学的情怀传承下去。我们要怀着感恩的心,将所学知识投入到实践中,为守护患者健康贡献力量。愿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医学精神,让医学温暖生命。

——第二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  2022级 王淇

作为一名医学生,我很荣幸拥有特殊而又亲切的老师——“大体老师”。此次清明追思活动,使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大体老师”这四个字的分量!我将带着这扶伤济世的热忱之心和老师们没开口的嘱托、没言传的身教认真履行医者的使命,努力成为仁心仁术的大医,将这份大爱一直传递下去!

——第二临床医学院 麻醉学 2023级 邓宇星

 供稿 丨基础医学院  第一临床医学院 

 摄影丨刘欣 刘东岳



扫描下方二维码  云参观“两馆一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