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来源于公众号:北京大学医学部 点此可查看原文。若涉及版权问题或存在侵权情况,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删除处理。
“今年过年不回家了吗?”
“嗯”
……
点击按钮查看北医同学的春节打开方式
今天是2021年2月11日
农历腊月三十
是辞旧迎新、万家团聚的日子
往年此时的校园已经非常安静
而今年此时
学院路38号几乎像平时一样热闹
做完实验的同学三三两两结伴去食堂
从医院实习见习回来的同学在彩灯前驻足拍照
……
这真是一个“非同一般”的春节
“为什么春节留在学校?”
郭相孚的春节在实验室度过
19级药学院硕士生郭相孚预计今年夏天毕业,三月份前要补点实验写写论文,想来想去还是觉得留在学校稳妥一点。尽管无法和家人团聚多少有些遗憾,但专注于眼下要做的事让他感到一种久违的宁静。今年实验室里还有不少同学留下来过春节,大家一起商量跨年做什么也是十分有趣的经历。
关于留校原因,最常见的是“响应防控建议”、“学业压力”。而略微“意外”的是,有几位同学提到“爸妈支持”。
家在黑龙江的18级口腔专业本科生韩潇说,本来已经买好了回家的票,而后看着家乡疫情的变化,看着爸妈发来家乡政府关于返乡的建议,最终还是退票了。“下定决心的那一刻,还是挺失落的。”
17级护理学院本科生兰悦表示,很意外爸爸“不是非常希望我回去、并且强烈建议我留京”。流动就会带来风险,不仅是对个人的,更是对社会的。兰悦的父亲鼓励她:作为一名学生党员,这是你应该起的表率作用。
很多同学的父母也在抗疫一线工作,去年过年就没能好好团聚。但父母往往会在电话里隐藏起思念和牵挂,告诉我们坚强,告诉我们在学校也要好好过年。
“在学校准备怎么过年?”
陈宇晗主持校园阅读活动直播现场
暖心的老师和乐天的同学给我们提供了各种留校过年的新思路。
18级医学人文学院硕士生陈宇晗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并准备一个人过年,写写论文;20级基础医学院博士生刘真已经做好了春节期间的实验计划表;18级公共卫生学院本科生夏鸽拉同学也持快乐态度: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在京过年也要享受美食,很好很自由。
夏鸽拉:在京过年也要享受美食
习惯独立的同学找到了自己的机会,而喜欢有人陪伴的同学也不孤单。
韩潇发现自己宿舍3/4的同学都没有回家,每天晚上回去跟室友说说笑笑,完全没有孤单留校的感觉;
20级护理学院硕士生陈珊珊收到邀请,准备跟师姐们一起去导师家过年;
19级临床医学专业的邓润给我们发来一张华夫饼的照片,开心地说这是辅导员老师给他们做的。
邓润收到来自辅导员做的甜品
为留校的2000余名同学考虑,学校也细心部署了同学们生活、学习、娱乐所需的后勤支持。
15级公共卫生学院本科生王俊人偶尔会和过年留校的工作人员交谈。无论是食堂阿姨还是保安小哥,他们心底里也有思念的家和亲人,但他们和许多值班老师一样,选择留下来,照顾我们这群不回家的孩子。
大年三十、初一的免费饮食供应、跃进厅二层的春晚直播与棋牌休闲区、缤纷多彩的节日活动、楼前路边充满年味的彩灯,这些独属于今年春节的温暖,比立春的东风更早拥抱了整个校园。
“饺子、春晚、年夜饭……样样都不少!”
韩潇和老师同学一起坚持锻炼
中国人的春节,少不了仪式感。过去我们在家包饺子、吃年夜饭、看春晚。今年在学校,这些也一样都不少。
兰悦准备大扫除、贴春联,还要看一场朋友为她远程直播的烟火;陈珊珊买了新的红色耳钉和围巾,装点些过年的氛围;
王俊人说很想看一次升旗,在这个特殊的假期感受一下祖国的新气象;
20级第三临床医学院硕士生曹源说,很期待和朋友们一起过年的新体验,还要替回家的同学们尝一尝学校免费的饭呢。
曹源收到来自妈妈的年货/与姥姥姥爷的合照
我们或许曾因不能回家而失落
但看到许多老师同学留在这里
孤独感就开始慢慢消散
我们也看到许多外地人都选择留在北京
都在为疫情防控做出自己的牺牲和努力
如果时代给出的命题就是一道坎
我们的答案是
手挽手一起跨过
都说北医是个家
走进学院路38号的我们
早就成为彼此的家人
相伴庆祝这个属于家人团聚的节日
未来还要相伴走过更多苦与乐
在祖国的每一片土地
其实离家人都不遥远
心往一处去
劲往一处使
很快就会迎来如约的春暖花开
一个彩蛋~
点击下方签牌
抽取属于你的新年幸运签
北京大学医学部 宣
视频策划/陈平 杨硕 王宏博 王崇锟 马力莎
记者/北医新传社 霍姗姗 太皓
王崇锟 王宏博 马力莎
文字 编辑 /陈平 马力莎 太皓
手绘/靳嘉琪
图片/北医新闻网、受访人提供
本文为 北京大学医学部 原创文章,请扫码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