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来源于公众号:云南师范大学 点此可查看原文。若涉及版权问题或存在侵权情况,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删除处理。
又是一年端午到
粽香飘逸 龙舟竞渡
追忆往昔 情意浓浓
走进云师的端午节
跟随小编一起
品尝云师的创意粽子吧!
莲风送香气
端午祝安康
在这个端午
吃粽子 赏龙舟
同云师学子共品创意粽
赏龙舟少年的斗志昂扬
晶莹剔透
软糯可爱的水晶粽
与湖面泛起的粼粼波光
构成一幅绝美的画卷
绿树为伴
白粽为食
树叶里透过的光肆意洒在脸上
味蕾里包裹的全是初夏的味道
端午粽香醉夕阳
同享落日情更长
漫步在日落时分的教学楼走廊
品一口蛋黄粽
仿佛咬下了一寸温暖的阳光
紫韵之间
粽香倾心
当甜糯可口的紫米粽
遇上浪漫的云师紫
云师美好与你不期而遇
“红豆生南国”
藏满思念的豆沙粽子
传递着深情厚意
将云师的豆沙放进粽子里
尝一口云师的“甜”
粽享美味,情系云师
糯香四溢,火腿粽情
一口火腿粽,满满家乡味
当云师学子遇上端午
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一起看看YNNUers与端午节的故事吧
“闹端阳、赶花街”是我们一年一度的盛事,保山人民爱花赏花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最开始的花卉集市,后来又增加了特色美食和中药材,琳琅满目的商品应有尽有,展位也多达上千个,逛几天都逛不完。小时候,每年最期待的事除了过年就是赶花街,能够买到各种心仪的“宝藏”。
我对端午节印象最深刻的是小时候和家人一起包粽子的情景。那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说笑一边包着粽子。我笨手笨脚地学着,虽然包出的粽子奇形怪状,但却很有成就感。端午节承载着我太多美好的回忆,那份独特的温暖与欢乐令我记忆犹新。
彝族的端午节又叫“都阳节”,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门口都挂上菖蒲和艾草,孩子们要用雄黄酒擦脸,青年才俊要包好粽子,带上酒和肉,到风光秀丽的山间草坪进行摔跤、跑马、斗牛、跳舞等娱乐活动。除了包粽子,妈妈还会给我们煮花生蚕豆,给我们在手腕系上五彩绳,祈求无病无灾。
在我的家乡大理,赛龙舟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项目。我最喜欢彩绘龙舟,让各种图案在龙舟上栩栩如生。参加比赛的一般是青壮年,白族阿鹏哥们会身穿清一色的白族扎染马甲,在水面上激情豪迈,划龙舟的身影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此外,我们还有“游百病”习俗,就是在这天停下农活,外出游玩,通过游览散步消除百病。
我的家乡在云南腾冲,按照习俗,农历五月初五,起床要特别早,梳洗完毕,要先吃蘸过红糖的甜粽,再吃蘸盐的“压顶”鸡蛋,叫吃“早粽”。“早粽”为“早中”的谐音。因腾越受汉文化影响,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粽子,意在早中“状元”。时至今日,这里还一直保留着吃早粽的习俗。端午早上,家长要让孩子吃了早粽后才去上学,预祝孩子考试顺利,考出优秀的成绩,早日被名校录取。
端午节的清晨,我被一阵阵粽子的飘香唤醒。母亲早早地起床,开始忙碌地准备粽子。糯米、红枣、豆沙、咸蛋黄、五花肉……这些材料在母亲手中巧妙地变成一个个饱满可爱的粽子。蒸煮时,整个屋子都弥漫着粽叶和糯米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每到端午节,我总能大饱口福。
记得有一年端午节,我们一家人结伴去采草药。沿着山间蜿蜒的小路前行,仔细地寻找着各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回到家后,妈妈煮把草药水让我们洗澡,说是能保佑健康平安。现在回想起来,仍觉得这段经历十分新奇有趣。
当然,我也还清晰记得,小时候和小伙伴们戴着五彩绳,在院子里嬉笑玩耍的场景。我们在院子里你追我赶,笑声回荡在每一个角落。
每年过端午,我们老家都格外热闹。这天,在澜沧江支流罗扎河上有热火朝天的龙舟赛,除了摊市上各色小吃美食,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最有吸引力的一项重头戏就是斗牛。犄角碰撞的时刻最为刺激,也令人激动,期许着自己支持的斗牛能够胜出。当时少年的我们都爱英雄,也都期望成为英雄!
在这个端午
和软糯可口的粽子一起
乐在云师 爱在云师
祝愿每一个你
都能在云师遇见美好
无论甜咸
粽有温暖相伴
往期精选:
文案来源 | 赵加倩 杨宇杰
素材来源 | 张梦磊 张婕妤 张兴怡 段凤莹 毕晓月
欧梦萍 刘美伶 冯宝金
图文编辑 | 李钇坛 李彩
美术编辑 | 文心雨
图片来源 | 往期推文
责任编辑 | 杨丛森 李璐
终审 | 余冰释 伏云辉